“双减”政策以后,明确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那么,怎样才能让自主、自控能力偏弱的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外,习惯得以继续培养,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升。这似乎也给低年段的孩子、家长、老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用智,着实落地“双减”,智慧减负,切实促进学生成长。接下来,我与大家交流分享本年级组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实践。
一、“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原理
1.“双减”工作下对小学作业的要求
“双减”政策下要求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作业布置要年级组统一,合理调控,难度不超标,质量要过关。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
2.“双减”工作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设计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教育要关注人的成长,无论在任何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课程和作业都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所设计的。低年级非书面作业当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2)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
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总理念,作业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理念。核心素养目标,更多的是指向面对生活的,更具综合性,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领域。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作业设计一定要紧紧依照《课标》对低年段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切合学生认知水平。
(3)设计要基于语文学科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业的设计就要瞄准 “素养空间”向课外延展,在夯实 “课内”教学的保障下,实现课内外协同发展。
3.“双减”工作下小学低段语文作业设计的方法
(1)基础性。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基础作业侧重于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理解、巩固以及最基础的运用。当学生语文基础良好时,语文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因此,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教师应注意对语文基本知识如词汇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不断复习和巩固,达到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2)个性化。充分考虑到学情的不同,个人体会不同,掌握达到的程度不同,能力有所侧重等,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完成作业,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体现了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让班级里隐藏的那些爱朗读的、擅长绘画的、留心观察生活的都有了展示的机会。
(3)探究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作业应该体现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后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版块,这一板块的学习,就是激发孩子的探究能力,通过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发现问题,自己再次阅读,然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这一过程锻炼了孩子自主、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能力。
(4)针对性。作业目标凸显单元教学重点,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有较高的相关度。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合理安排作业内容,练习要求由易到难,内容前后关联、逐步递进。
4.小学低段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要求
(1)整体设计单元结构化作业
单元结构化作业是指从单元主题(或大概念,或内核知识)把一个单元所有作业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起来,既关注作业的关联性、整体性又关注学生思维的进阶,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关联性、序列性特征的整体。单元内的各时段作业统筹安排,各种类型作业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减少低认知水平习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即“目标(标准)、教学(作业)、评价”一致性原则。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明确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频次、难度结构、预估时长等。合理设计课时作业,选择、加工、组织情境素材,确定必做作业、选做作业,以及作业的评价反馈方式。
(3)强调作业的真实性、丰富性
关注当前作业单一、单调、无趣问题,从学段特点、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和综合实践等类型的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项目化作业或长程探究作业,增加基于情境、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作业,提升作业实效。
(4)突出作业的思维进阶、迁移创新特征
作业设计应坚守“少即多、精而深”的现代课程观,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实现“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实现迁移”的思维进阶,积极探索学科融合或跨学科融合作业。
(5)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
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偏好和优势特长,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提供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指导学生选择与其能力水平相当、兴趣爱好匹配的作业,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鼓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挑战性作业。
二、“双减”赋能,卓雅学生课后练学单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二年级语文组积极响应号召,根据学校育人的特点,在作业布置上探索多样化的创新路径,增强作业功能,激发学生兴趣,善用分层,自主设计“卓雅学生课后练学单”。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完成相同的作业,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塞不下”。所以二年级组语文学习单共设计了:基础知识,我能行;巩固提升,我努力;动手动脑,我加油三大环节。
1.“基础知识,我能行”
是学生的基础比拼场,只要落实学期汉字教学目标,掌握汉字书写,展示书写成果,交流书写经验和体会。所以作业单的第一题为二星关“看拼音写词语”做起,也就是最简单的。
(二星关:内容简单的基础词。以“词语表”中的词语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为主,要求每个孩子都去过关。每课数量不超过8个词语。)
2.“巩固提升,我努力”
是学生的小试牛刀会,主要是落实单元训练点的掌握和运用,内容有二类字、各式短语、句子、古诗、课文内容、课后练习等。
(三星关:完成第一关后自由选择是否要挑战。类似于数学练习中常会见到的“附加题”,难度稍有提升,供孩子们挑战。)
3.“动手动脑,我加油”
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展示小广场,主要有“阅读小广场”、“习作练习场”以及“创新展示场”
(四星关:完成前两关之后,可以有挑战性的选择完成本关内容。)
(1)“阅读小广场”延伸单元阅读训练点,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落实单元训练点试着和三年级能够有效衔接。能仿照例子,展开想象。例如在《7一匹出色的马》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如果你碰到不愿意走路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安慰她;在《20蜘蛛开店》中。以其他动物《小乌龟开店》为此课的阅读训练,让学生依据课文学习方法从短文中找去答案回答问题。
(2)“习作练习场”落实单元写话要求,初步感受写人、写物文体的内容,打开写作的思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二年级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在低段教学中,我们认为应该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13画杨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把它画出来并写一写这种水果;在《14小马过河》中,让学生思考小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老牛和松鼠会说些什么并写一写。所以本学期作业单的最后一题在设计时,我们主要从仿写句子、仿写段落到简单习作有一个过渡的练习,前四个单元填词补充句子、仿写句子较多,从五单元开始逐步设计让学生练习续写故事、写一写喜欢的水果、玩具等,初步通过边讲边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创新展示场”“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拓展性、探究性作业的探索势在必行。在今后的改革创新中,教师务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牢记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在于创新学生思维,更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作业有作用、有意义、有趣味。
在“创新展示场”环节,主要以绘画和标语等为主,例如第4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创新作业为在下面设计一块保护树木的宣传标语;第6课为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种感兴趣的物品,发挥想象,画一画它的劳动过程;第16课《雷雨》为画一画最喜欢的一种自然现象;第23课《祖先的摇篮》为画一画祖先生活的原始森林的样子。
三、“让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单元创新作业设计
(一)设计说明——“双减”背景下的快乐作业
1.控“量”保“质”
在对学生作业时长有要求的情况下,我们的单元创新作业设计有如下关键词:提质增效,控量保质,单元整合,系统训练。通过对单元内不同课时作业内容、要求的统筹思考,加强不同课时作业间的关联,减少反复操练性质的作业在不同课时的简单机械性重复,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增强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之间的衔接性、递进性。
2.从情境入手提高学生兴趣
注意趣味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作业情境,《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学习单让学生以“小虫子”的身份贯穿始末,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其次,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枫树上的喜鹊》在对话情境中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亲近可感,有话可说。
最后,注意紧密围绕所学知识点来创设,《彩色的梦》一课从词语到诗句到整首诗的仿写,循序渐进,将学习内容与情境有机融合,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3.从内容入手培养综合能力
改变传统作业的单一知识点的巩固训练,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为主,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本单元训练主要在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从分层入手发展学生潜能
在保证基础性训练完成的情况下,设置充分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写话,既有乐趣,又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设计思路——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语言训练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教学重点是“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旨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彩色的梦》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枫树上的喜鹊》引导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借助课文的句式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沙滩上的童话》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学过的词语根据故事的开头编故事;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栏目要求学生仿照提供的句式,借助泡泡中的提示展开想象,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写话”栏目引导学生看图发挥想象,借助词语按时间顺序写话。
(三)设计过程——由字词句段到篇章的系统性仿写练习
1.《彩色的梦》——展开想象写诗句
通过“课前活动,句式练习——读好课文,读熟读顺——分析课文,提炼信息——联系课文,开拓思维——拓展课文,大胆想象
”5个环节教会学生学习仿写。举一反三,再按照课文结构,描绘出自己的彩色梦境,参照第八课的构段模式,仿写《彩色的梦》。由说到写,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进行句式积累和语言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写话难度。
2.《枫树上的喜鹊》——展开想象写对话
本次作业的设计一改以前枯燥的读读写写,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和文字进行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课本知识更加形象化,也使生活中观察到的表象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根植于孩子们的头脑。
3.《沙滩上的童话》——展开想象编故事
(1)做到了教学和实践相互联系。
可通过一篇童话故事的学习。在了解了童话情节的基础上,小学生去创编自己的童话,在四个环节之后进行通话开头的撰写。
(2)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美好。
童话中的人物性格比较分明。写物品,动物,植物等都能进行开口说话。就给了学生节大的美好体验。而且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象。床边童话的过程中感受美好。
(3)图文结合善于引导,有极强的引导和指示作用。
创新作业单用固定的格式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相结合。他们明白该如何做又能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思维。
4.《我是一只小虫子》——展开想象写情境
初次尝试课堂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再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为支点发挥想象,说说做小虫子的好与不好,再介绍自己的朋友,延伸课堂任务,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5.语文园地四——按时间顺序写话
(1)以“画”引入,借“画”说话
学生多有在生活中阅读绘本的经验,之前他们也有过看单幅图写话和看多幅图说话的基础,但是如何看图将几幅图连续起来形成为完整的故事并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得有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先找到共同点,发现三个主要人物;再找不同点,它们做了四件不同的事情,并且四幅图在时间上有所变化;然后抓住四幅图画,每幅图进行补白,最后抓住四幅图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图与图之间的补白,就可以把故事讲得有趣。
(2)分步训练,提升能力
在设计作业时,先让学生学一学再到试一试,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让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按照所给的表格分步骤描写课本第一幅图,并将这些自己所写的关键信息点相连接成一段话写出来,接着让学生按以上步骤,从其他三副图中选一副最喜欢的来写,同时也将自己所写内容连成一段话写出来,经过前两个步骤的训练后,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写话练习,并运用时间序词进行书写练习。一步一步将学生放手,循序渐进,并且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看图写话练习。
四、作业评改:从教师评改转向作业展评
作业评改既要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又要分析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态度。因此采用作业展评的方式是理智的选择“作业展评”是内因的、外显的,使作业成为教学与评价结合的支撑点,其展示又能使思维可视化,因而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目标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分层作业以及特色作业,巩固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拓展,让学生既能享受学习乐趣,又能扎实掌握 知识,助力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低年段语文非书面家庭作业,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的愉悦氛围中轻松完成,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却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阻且长,我们且行且探索。“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让我们用心用智,落地“双减”,让低年级作业设计“减负“不“减质”。用智慧的减负,促进孩子们健康、全面成长。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