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四中 陈树宁
摘要:
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式学习可以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智慧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借助线上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可以构建“预读—共共—延读”的共读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学习引入更深处。贺兰四中语文学科组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究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整本书共读教学项目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策略,现以我校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海底两万里》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主题词: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 整本书阅读教学 项目设计
一、案例背景
贺兰四中是自治区首批“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领航示范创新试点学校和书香校园学校。学校千兆光纤接入贺兰县教育城域网,实现全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现有54个教学班,班班配有鸿合触控一体机,2019年配备3个在线互动教室;2020年学校配备3个平板智慧教室,为实施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提供了硬件支撑。我校语文学科组32人,高级教师5人,区、市、县级骨干教师8人。大家认为实施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一个很好的抓手。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读书为要,统编教材每册主推2部必读名著,有明确的阅读主题,并设计专题探究作为阅读“抓手”,同时采用“一拖二”的形式每册推荐阅读4部名著。名著阅读课程化是统编教材的一个重要变革,显示出对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视。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也强调:初中加强“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要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为此,我校语文学科组开展了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较好。
二、共读理念
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切合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特点,将整本书阅读项目主题设计为“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海底两万里》为例”,语文学科组分时段、逐层深入地推进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和创新师生共读模式和方法,发掘学科和网络资源优势,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把线上线下共读名著设计成一个融合教学与实践的学习交流平台。共读项目设计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引领与网络学习小组互助配合相结合,读、议、写、演相结合,以此来引领师生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观念、方法与技能问题,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和精神视野。
三、主要做法
主要采用“三步”“六段”的做法:
第一步共读活动的准备,讲好导读课激趣:
1)学科组做出整本书阅读项目计划,做到全组心中有目标。列出统编教材初中名著导读书目共(36种)其中12部是必读的。明确本学年七年级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八年级读:《红星照耀中国》《海底两万里》;九年级读:《艾青诗选》《水浒传》。限定活动时间:从2021年9月到2021年11月,开展读书方法指导,师生阅读,撰写心得、书评等;在期中考试后一周,开展阅读周活动,分年级进行阅读专题研讨活动。2021年11月~12月底,开展年级范围的书评交流、评比活动。2021年12月1~20号,开展学生好书推荐活动和成果收集整理。
2)上好导读激趣课,营造阅读氛围:备课组各科任教师依据本班情况建群分组,利用平板登录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入中教云智慧平台,创建教师、学生、家长名著共读社区。例如:群名:众人拾柴火焰高,使教师、学生、家长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小组,各班建立共读互助小组,设四名小组长,课任教师、班主任为总组长。各备课组设计共享导读案。制定阅读期限和进度,引领核心问题阐释,揭示阅读议题内涵,营造阅读氛围。
3)制定共读进度表:制定共读期限,线下线上发布.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师生阅读任务,让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阅读进度。教师进行依据本班学情进行导读个性化设计。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时长大约一月左右。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完成5-10页的阅读量,该阶段要求学生通读文本,熟悉文本,对全书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每天采用阅读打卡的方式进行检查和反馈。教师利用延时服务花费大约10周的时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海底两万里》作深层的阅读分析和分享。
促读《海底两万里》进度表
寒假期间 | 《海底两万里》粗读 | 寒假20天阅读《海底两万里》任务:每日完成5-10页阅读并进行主要人物梳理。 |
第1周 | 《海底两万里》好书推荐 | 1.晒人物梳理卡片。 2.教师上一节《海底两万里》读前导读示范课。 3.组织学生利用阅读课制作读书卡。 |
第2-8周 | 《海底两万里》人物精读、,熟知故事情节、主题探讨、艺术手法探究、文化探究、对比阅读 | 1.分享故事情节,举办班级《海底两万里》讲故事比赛。 2.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海底两万里》中的写法。 3.引导学生探究和分享《海底两万里》中的科技发展。 4.开展辩论赛。 5.对比阅读 6.推荐评《海底两万里》的相关科幻书籍和论文给学生阅读。 |
第9-12周 | 写作 | 指导学生如何写小论文,学生完成《海底两万里》小论文的写作,教师给学生指导,学科组组织评奖。 |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教师个体创造性开发)
课题 |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 | |||||
课型 | 综合实践 | 课时 | 1 | |||
学习目标 1.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有方法、有策略的进行整本书阅读; 3.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 达成评价 学生能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并通过专题探究理清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 |||||
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激发学生有效合作,释放潜能。 | ||||||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理读《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2.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预设 与二次设计 | 学习活动 与二次设计 | 嵌入性学习评价 与二次设计 | ||||
“学习进行时”: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 | ||||||
复习 提问 | 同学们回想一下,为什么我们总会被科幻题材的电影或小说吸引? |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科幻小说的探索、奥秘、惊险总是扣人心弦。
| 表述比较完整,哪位同学能再来补充? | |||
情 境 创 设
提 出 问 题 | 同学们,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在哪里?(蛟龙号图片展示)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吗?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深潜器,最深探测距离已经达7020米。上有嫦娥奔月,下有蛟龙探海,神秘未知的世界总是吸引你我。在很久以前,有这么一伙人在充满神秘的海底进行着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海底两万里》,去探索海底世界的神奇与惊险。(展示课题) | 聆听导入,观看图片,拓展知识。
| 看来同学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新课 | |||
任务驱动提出问题 | 【展示学习目标】 (一)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二)有方法、有策略的进行整本书阅读; (三)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牛刀小试露锋芒 (一)预习检测: 1、儒勒•凡尔纳是 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 ”和“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还有两部是《 》和《 》。 3、《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 )潜艇的故事。 4、潜艇的主人是 。
(二)方法指导 快速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快速阅读区别于传统的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的缓慢的阅读,是一种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和技巧。基础的快速阅读法包括跳读、略读和扫读。它说的是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根据阅读的目标、阅读材料的难度、以及时间和精力等情况,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的方法。高级的快速阅读法是视读法,它说的是打破我们传统的一眼看一两个字的阅读习惯,经过训练,充分发挥我们的视觉能力,做到一眼看一个句子成分、一个意思成分、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段落的阅读方法。 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要全神贯注地读,尽快弄清作品中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哪些人物等,对小说有个大概的了解。 2、以默读为主。要培养默读的习惯,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3、眼睛的视域要宽。读的时候尽量不回视,尽量扩大扫视的范围,在短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内容收揽眼底。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看头看尾窥前貌 (一)书名《海底两万里》传递了什么信息? 讲述了在海底行驶了两万里的见闻。
(二)请用波浪线画出目录中出现的海域,看看他们经过了哪些地方。 太平洋、瓦尼科罗群岛、托里斯海峡、印度洋、红海、希腊群岛、维哥湾、合恩角、亚马逊河、墨西哥湾、地中海、马尾藻海、南极
(三)翻到最后一章,浏览尾声,找出鹦鹉螺号的行进路线。 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洲、北冰洋。
(四)小组合作,画出鹦鹉螺号行进路线。
|
齐声诵读学习目标
根据推送,完成导学案检测。并检查对错,及时更正,查漏补缺。
明确阅读方法指导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快速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按照已经找出的行进路线,在地图上画出鹦鹉螺号的行进路线。
|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抓住学习重难点
利用智慧课堂推送活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及时补充学习笔记。
快速思考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掌握快速阅读方法。
小组合作,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
第二步:紧盯跟进课,抓实阅读六阶段
1)建立问题清单,指引共读路径。教师设计任务表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开启思维方向,找到阅读的切入口,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进行整体梳理,发掘作品核心价值。理清作品结构思路,让学生围绕核心议题对作品进行深度梳理,逐层推进,从而找到打开全书核心价值与灵魂的“法门”,不断引领学生进行自我阅读方法的完善。对整本书的阅读,作出如下计划:《海底两万里》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前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学生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阅读第一阶段 (约一周时间)
阅读内容 : 《飞逝的巨礁》《赞成与反对》《随先生尊便》《内德.兰德》《向冒险迎去》《全速前进》《不知其种属的鲸鱼》《动中之动》《内德.兰德的怒火》《海洋人》。
阅读任务
1.勾画有关“独角鲸”外部描写的语句,根据描写内容,绘制“独角鲸”的大体轮廓。
2.勾画摘抄有关孔塞伊和内德.兰德描写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结合摘抄和批注,分析孔塞伊和内德.兰德的人物形象。
3.勾画相关语段,说说亚伯拉罕.林肯号与“独角鲸”追逐周旋的情形。
阅读第二阶段 (约一周时间)
阅读内容:《鹦鹉螺号》 《一切都用电》《几组数字》
阅读任务:
1.勾画尼摩艇长的形象描写语句,做好批注。
2.通读批注,明确“鹦鹉螺号”的外形、建造、仪器设施及用途。
3.罗列出“鹦鹉螺号”上的食物和日用品。
阅读第三阶段 (约两周时间)
阅读内容:《一封邀请信》《漫步海底平原》《漫步海底平原》《太平洋下四千里》《瓦尼可罗群岛》《托雷斯海峡》《陆上几日》《珊瑚王国》
阅读任务:
1.勾画明确探险之旅的起点,圈画探险航行所经历的地点及其特点。
2.通读细读,勾画标注海底生物知识、科学知勾画摘抄海底风光描写的语句。
3.探险旅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遭遇?
阅读第四阶段 (约一周时间)
阅读内容:《印度洋》《尼摩艇长的新建议》《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红海》《阿拉伯隧道》《希腊群岛》《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阅读任务:
1.勾画了解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的相关知识,了解珍珠的分类和采集。
2.勾画标注探险航行所经历的地点及其特点。
3.通读细读,勾画标注海底生物知识、科学知识,勾画摘抄海底风光描写的语句。
4.你对尼摩艇长有没有全新的认识?
阅读第五阶段 (约一周时间)
阅读内容 :《维哥湾》《失踪的大陆》《海底煤矿》《马尾藻海》《抹香鲸和长须鲸》《大冰盖》《南极》《大事故还是小插曲》《缺氧》《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阅读任务:
1.勾画了解大西洋、南极的相关知识。
2.勾画批注探险航行所经历的地点及其特点。
3.通读细读,勾画标注海底生物知识、科学知识,勾画摘抄海底风光描写的语句。
4.复述“南极遭遇”
阅读第六阶段(约一周时间)
阅读内容 《章鱼》《墨西哥湾暖流》《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大屠杀》《尼摩艇长最后的话》《尾声》。
阅读任务
1.勾画批注探险航行所经历的地点及其特点。
2.了解“复仇者号”沉船事件。
3.你对尼摩艇长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了解?
4.评价一下阿罗纳克斯这个人物。
5.对于作者凡尔纳,你想对他说什么?
3)实时探究点拨,提升作品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梳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升华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第三步:上好分享课学以致用——拓展思维力量,注重综合实践:
定期会议与学科教研相结合(每周一小会,一月一大会。)就共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指出方向,给与具体的措施建议。看共读效果是否还原了文本形象,加深学生体验,多元透视作品,拓展作品意义,拓展同类作品,最后实现学生个性表达。学科组长分年级总计、各备课组长及时通报反馈线上线下各班级共读社区共读学情。(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每周统计通报一次,科任教师与每班共读小组长,每天统计通报一次)。
学生学写书评、序言、后记,依托作品内容,提出与之相关的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自编自导课本剧、舞台剧、读书交流会,阅读分享会,丰富的活动设计,解决阅读中的一些关键难点,拓展思辨能力,启发学生在阅读碰撞过程中的创造性。
(1)以口头形式呈现(与口语交际课整合),如讲一个书里的故事(或我与书里的故事)、讲“同学、家长共读”故事等;(2)以平板或书面形式呈现,如专项展览(如批注、读后感、缩写/梗概、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综合展览(如手抄报、海报等)。尤其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阅读成果,要更加珍视。比如,每一次展览结束,教师都要将作品收集起来,并指导学生撰写“序言”(一次新的写作练习),装订成册,成为“图书”资源。这些“图书”,既可供学弟学妹阅读,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将沉淀为学校文化;(3)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开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布置学生阅读作品,完成选择性“作业”。如:(1)你当小记者采访书中的人物;(2)改编一下故事情节;(3)向同学或家长推荐这本书;(4)给书重新配插图;(5)如果你什么也不想做,就打扮成书中的一个人物来参加活动吧!
第四步:基础检测——升华读写能力:
学生依据自读自己命题,夯实基础,线上线下自我检测,相互检测,在基础检测中巩固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经验、升华阅读能力与解题能力。如1)用心给《海底两万里》创作一段导语;2)绘声绘色讲一个故事(既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或名人阅读此书的经历);3)精心设计的一串问题;4)制造一个悬念;5)阅读策略或技巧传授,如寻读(如何快速找到特定问题答案的阅读技巧)、跳读(不理解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先跳过去)、猜读(预测情节发展或猜猜大致意思)等补充专门的文学鉴赏小常识,知识竞赛等。
三、项目成效:
1.贺兰四中语文学科组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基于新教材变化、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而确立项目实施。初中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名著中那些歌颂英雄人物、抒发豪情壮志、描绘理想、科幻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立志成才是非常必要的。2.基于整本书阅读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助力教师、学生成长。实现作业管理减负目标,使作业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学生、教师在读中写,读中画,读中演,热情被点燃,成果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高度认可。3.达到了预期项目学习目标,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思维发展、审美情趣,辐射了前沿教学理念。4.此项目实施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借助网络环境,突破时空的限制,改变学习方式,通过全媒体化的整本书阅读、学习社区构建等方式构建的整本书共读教学新模式,使名著共读、问题设计、方法讲授,让学生在平台上实现作品互评、互动讨论,真正解决学生读书少、写作难的问题,让阅读成为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4.我校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构建了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整本书共读计划项目模式,积累了项目学习的一点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共读效果,其中尤以导读课和分享课课堂最受学生欢迎。
附件:活动照片
1.阅读分享会活动:
2.校园读书情趣:
3.批注阅读
4.读后感展示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撰写读后感,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5.手绘本展示
1、孩子们自己设计的绘本封皮
2、绘本中绘制的航行路线图
6.结集成册: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