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慧 娟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世界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当前,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用于生物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 能够收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信息技术的涵义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因使用的目的、范围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许多学者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我们这里借鉴其狭义层面的理解。“就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
2、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涵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生物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基本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加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取代抽象的、难以想象的微观生物世界;用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的动画过程来模拟难以清楚看到现象,给学生营造一种探究氛围,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不断产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如通过课件展示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 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使学生看得透彻, 听得明白。
(2)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高中生物中一些概念、原理、规律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些知识高度概括,比较抽象。如果仅凭教师讲述,学生学得枯燥,难以理解。若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动态画面,配以简要文字解说,动静协调、音像同步,便可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3)借助信息技术,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生物教学形式是教师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一件教具 、一幅挂图”把学科知识、操作方法灌输给学生, 再让学生模仿操作到自己操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和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一个被动“听讲、模仿、操作”的接受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体验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料,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上课时让学生相互相交流资料讨论、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总结环境受到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消除这些危害的方法。
(4)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教师可以根据内容从网络上下载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 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来清楚地说明和讲解生物的有关形态、构造等, 或来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教学内容, 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其生物学方面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利用网络拓展教学资源,可以弥补学校生物实验条件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生物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如利用互联网,搜集克隆技术、太空生物研究、基因研究进展的相关图片、报道、视频资料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2、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单一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地位,而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生物课程改革的催化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向学生提出研究范围,学生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课堂软件的演示,由学生得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学习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Internet网络设计在线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完全按照学生的需要进行,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教师的指导都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真正实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及时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该学习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
(2)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
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对生物现象进行多重表征,使生物知识的反映形式更加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便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生物知识,优化生物认识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和交互性,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红狐捕食”的录像片,然后展示草原系统的部分生物”图片。出示探究问题:①在书本“观察与思考”的图中,直接用箭头表示出草原生物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②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地变化?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着?通过这些视频、图片,让学生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多种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需注意的问题
1、整合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适时性和有效性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最能增强学习效果,最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另外,运用信息技术要适度,防止过多过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运用强烈的色彩、图片和动画,看起来热热闹闹,使学生被这种综合刺激所吸引,事实上却对学生造成了误导,使他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信息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整合中要多关注学生
现代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一切的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课程整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调整整合的程度、方式、方法,教师不能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状况,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及时调整课程整合的力度,争取将信息技术在自主性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人性化,课程的整合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去,完全脱离学生的课程整合会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整合中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与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度性原则。不应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偏激做法,如传统的黑板板书过程往往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再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电子板书(如PPt 文稿)替代黑板板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一味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可能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失去了观看的兴趣,长此以往,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实效。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进是有阶段性的,整合在目前还主要侧重技术手段与课程的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与课程整合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课程整合也更侧重使学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学习思想的研究和应用。整合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整合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21 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运用, 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广大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积极探索和实践,合理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真正促进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机整合,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