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为例
姓名:任吉善 学校:贺兰县第四中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引领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加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物理教学、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窗口,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在今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变革。在初中阶段,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应当从学生未来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只靠平淡无奇的讲述无法满足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地在物理课堂上融入信息技术来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做出一些探索。
微课视频主要指的是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需要,围绕课堂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或者某一个知识点实施课内外综合教学的活动,一般借助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微课教学主要采取“碎片化”的模式,一个微课视频中往往包含1-2个基本知识点,总体上课程体系并不复杂。在微课应用中,其核心内容就是课堂视频教学,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测试与练习、课件素材、教学反思、课后反馈与点评等,这样教学资源能够充分营造起教学中资源单位环境的半结构化或主题式,在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的基础上,助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非常枯燥、被动、单一,难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保障,同时,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初中物理定理、公理教学较为重视,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提升进行了忽略或忽视,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提不起来,创新思维能力提不上去,新课程规定的三个维度的标注难以圆满达成。然而,微课却能很好地体现认知心理学,能够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实现学生潜能开发,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插上现代化技术的翅膀,助力学生知识内容掌握和实际问题解决。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特别是借助微课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景化、生活化,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减少物理知识学习的陌生感,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和抵触心理,而且能够将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知识内容的共鸣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所学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让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更加有助于生活化实际问题的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进行微课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入其中。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后,学生能够明确地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摩擦力,且摩擦力在个别时候对于生活中很多现象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将相关资料融入微课中,并组织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自主操作相关材料。又如在下雨或下雪天,鞋底上的花纹能够增大摩擦力,防止人滑倒。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需要增大摩擦力,并激励学生探索应用。又比如,在进行“重力”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手提重物加入进去,先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体验,再运用微课多维度展示重力的内涵及过程,实现学生与抽象物理知识之间距离的缩短。而且,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化实际的结合对于学生丰富想象力的激发、物理知识内容的直观化感受、大有裨益,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自身的想象力充分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教学活动参与。
在物理教学中,对于进行一些认知与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的物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将“互联网+教育”代入课堂,将微课视频充分渗透和融入其中,组织和引导借助相应的平台进行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探究与交流,鼓励学生将自身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让他们在平台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在思维碰撞、视野拓展中实现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调动与激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借助微课视频将那些相对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便可以较好地强化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充分聚焦,实现学生认知理解的持续深化。如在学习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单元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微课一一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复习。通过多媒体呈现的微课内容,将实验变化的规律直观展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明确自己不懂得知识,完善自己的不足,并在大脑中重新构建该单元的知识框架,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在“互联网+教育”的推进下,教师以微课视频生动化展示课程知识,以微课视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微课视频互动交流解决难点问题,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是以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为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规律,通过实验引发猜想,进而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在“互联网+”背景下,首先,教师应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物理实验教学内容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来制作成教学课件,以此来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好引导,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对于物理实验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在互联网上选好课,根据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自身的物理实验兴趣还有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自主地开展物理实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教师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比如:在完成教学内容“速度的变化”那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先把教学内容制成微视频,上传到教育云平台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要收集好数据,要注意操作规范,根据实验要求来做实验,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能胡乱修改实验数据,要以问题作为实验导向,让学生完成好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先写出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对此问题的猜想;实验方案;还有实验报告。教师通过教育云这个平台可以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实验知识,能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要丰富物理实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观察实验能让学生获取最正确的实验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互联网+”的背景下,物理教师要善于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丰富,把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教学结合在一-起,建立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群,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比如学生在学习“声音的特性”这一节物理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教育云平台上通过已经建立的资源平台收集好一些互联网的数据资源,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征,在网上寻找声音资源,以实验的方式向学生阐明每个物体声音的不同原因,该如何辨别声音,让学生能从物理层面解释声音与声音的区别。又如:利用媒体技术模拟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电流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磁场的方向性,通过模拟加深了学生对磁场空间分布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在学习时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一规律,学生较难理解,这时,借助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物理实验教学评价重视也应引起广大初中阶段物理教师的重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一般主要重视结果评价,会忽视过程评价。“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要完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建立起两条评价主线,分别是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即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将这两条评价主线联系在一起,能够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升实验评价的效能。如何做好过程评价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把实验数据传给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验进度、效果,还能整合学生实验过程的各种信息,对他们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再将结果评价作出,两者结合,对学生作出他们物理实验学习的最科学、合理的评价。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也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改革,将现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和网络技术融合,对学生因材施教,完成学生自主式的物理教学。
教师也应与学生同进步甚至超前发展,在提升自身创新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带动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从督促学生独立思考到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敢思、乐思、善思,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在师生共进中不断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
论文引证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 物理实验论文《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ww.zhazhi.com)》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张晓玲- 《教师期刊》 -2019-10-28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