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研室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学科部主任和全体教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以“互联网+教育”活动、校本培训和青蓝工程为抓手,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强化教师学习与研究的意识,向论文、课题、教师技能比赛要质量,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严格执行“双周大教研、单周小教研”的教研活动模式,即各学科部每两周至少有一次研讨活动,各备课组每周有一次集体研讨活动。在开学、期中各有一次检查,对各学科部、备课组工作计划和活动记录进行审阅,给出评价意见与建议。
2.充分利用课程社区开展教研活动。目前我校开通了22个课程社区,涉及有语文、数学等11个学科,在课程社区里,老师们可以调用各种最新教学资源;可以进行课程研发、观课议课、集体备课、话题研讨、课题研究交流;可以发布活动简报,分享教学教研成果,展示教师风采等。
3.认真落实学校“互联网+教育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努力实现校级互联网的“三全两高一大”的基本目标,对内加强学习,对外加强与外校的合作交流,借鉴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9月初教务处、教研室召开全校学科部主任、备考组长、网络社区管理员会议,研究部署下阶段学校“互联网+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10月中旬,学校召开“互联网+教育”专题会议,为解决贺兰一中“互联网+教育”深入开展,加强教学助手的使用,提高课堂效率;之后,教研室组织各学科部、备课组深入开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活动,对“宁夏资源平台”上的教学助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并及时对学科部使用教学助手进行了阶段性工作总结与反思;12月,贺兰一中开展了第一届“互联网+教育“课堂技能大赛,助推了学校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
4. 各学科部扎实工作,全体师生拼搏进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朝气蓬勃,成绩卓著:在银川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全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比活动中,高中部有5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奖, 6位教师的论文获奖,其中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在2019全区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成果展评活动中,获区级一等奖2个,区级二等奖1个,区级三等奖1个;在2019年银川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共有26名教师获得市级二等奖;10月30日,在银川市通用技术学科“设计与制作”作品展评活动中,我校教师闫新军、徐永杰共有20件学生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2019年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中,英语教师张媛获教学助手教学课例比赛二等奖;在全区中学地理学科研学旅行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我校有2位老师获区级三等奖;在2019年银川地区高中数学名师优质课暨2019年银川地区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选拔赛中,我校教师马仙在名师赛中获市级二等奖。
5.为推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步伐,加大课题研讨力度,同时也为了呈现“十三五”市级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杨宏秀课题组结合课题内容,积极参与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初高中语文学科互联网+教学教研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设计及教学论文评比活动;陈雲巧课题组齐心协力,开展了银川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制作了三块展板;李辉琴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创办“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刊登在学校第33期贺中教研。
6.组织高三各备课组深入分析近3-6年高考试卷,在各位备课组长的主持下,各位任课老师对历年高考考点做了细致入微的梳理,总结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考点,做到人人参与研究,分工合作,以老带新,在教学中渗透中高考考点,一边上新课,一边整理旧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7.召开2020年贺兰一中新一轮“青蓝工程”启动仪式,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8.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骨干评选、论文征集、竞赛等活动。如期出刊第33期《贺中教研》。
9. 教研室配合学校迎接县、市验收检查,整理教研档案。学期末,查收学科部、备课组工作手册、总结、青蓝工程手册、教师论文、集体备课稿等。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青蓝工程等工作的过程性管理不够细致。
2.给老师们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还很有限。
3.教研开展工作力不从心,有些工作做得不够及时。
三、明年努力的方向
1.加强课题的过程性监督与管理。
2. 加强名师工作室的管理,让名师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到“名师诗坛”一显身手。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以学科部为单位,人人行动起来,努力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
4.与银川课改走在前列的学校加强联系,多带老师们出去听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