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基本结束,春天已经来临。本学期,教研室紧紧围绕学校开学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吴校长提出的“优质备课,高效上课,教研功课,每日督课”的整体思路,紧紧依托学科部、备课组,以“攻课”为抓手,以“互联网”为载体,全面提升我校“互联网+教研”工作的实效性。现对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一、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
开学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原则是:优质备课,高效上课,教研攻课,每日督课。进入正轨,各学科部要突破常态,尽其所能,争分夺秒补损失,精益求精推进度,铭心聚力保成绩。各备课组成员要做到:目标明确,思想一致,行动统一,精力集中,纪律严格,作风严谨,促进本组浓厚的学习氛围。各学科部主任要带领本组区、市、县骨干教师的充分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讲任何代价面向学生热心辅导,面向同事重大局讲风格,合作第一,质量第一,共享第一,成绩第一。
二、教研工作的目标
1、加强“互联网+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运用“互联网+在线课堂”,充分挖掘“教学助手”、“课程社区”“云校家”最实用最高效的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利用“互联网+课程社区”,促进线下教研与课程社区线上教研相结合,丰富教研活动形式与内容。
4、利用“在线课堂”、“课程社区听课、评课模块”行之有效的开展“青蓝工程”。
5、强化区、市、县骨干教师的考评,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具体内容及措施
(一)深入开展“互联网+教研”集体备课活动,狠抓备课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备课组要始终贯穿“精选资源—集体备课研讨(课前导学、课中互动探究、在线检测、课后作业)—二次个性修改-课后反思”这一完整流程,具体要求如下:
1.备课组长凝聚备课组成员,以章节或单元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前提条件下,共同商讨周教学计划,合理规划课时,分层设计教学重难点和练习,集体备课完毕后由备课组长签字,针对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三个层次因材施教,共享共用。
2.精讲讲练,高效上课。本学期严格督查落实“尖子班讲三练七”、重点班“讲五练五”、普通班“讲六练四”。备课组成员按照考点分布,分工合作精选、精编在线检测、课后作业,全组同一层次班级统一使用,切实做到“三同一案”,教研室,教导处定期督查,确保集中备课成果高效落实。
3.各学部主任在3月23日之前,组建以高三教师为中心的高考骨干教研团队,全面解读《课程标准》和2020年考试说明以及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示例,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按照考点逐一梳理,深入研究二轮复习专题核心考点的落实和训练,为我校2020高考后期复习号准脉,把稳舵。
(二)运用“互联网+在线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本学期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在线精品课(在线教室),在实践中深入钻研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深度融合。学科部主任组织成员利用课程社区“观课评课”模块,以教务处新的《贺兰一中“互联网+教研”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线上评课,人人参与深入研讨,互相学习。
2.利用“互联网+在线课堂”,助推、打造各科精品课。本学期所有与教学有关的比赛,如“赛课”、“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等比赛,一律在每位教师一周一次的在线录制课中选取,不给任何二次上课,反复上课的机会。各学科部备课组要发挥教研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切实做到课下精心打磨,课堂展示教研功力。每学期打造2-3节以上精品课,力争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和银川市“推变”活动中有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3.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课堂”,结合云校家推课给指定学生,实现精准培优、精准扶弱。年级部和备课组精选辅导教师团队,共享优质资源,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尖子生”“临界生”。
4.利用“互联网+在线课堂”有效实施“三同一案两平台”工作。充分挖掘互联网+教育平台“教学助手”、“课程社区”“云校家”最实用最高效的功能,实现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用好七天网络平台的大数据精准分析功能,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运用“互联网+课程社区”,丰富教研活动形式与内容。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科部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纲要”(课堂标准、考试说明、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五项核心指标),使得课前有“纲”、课中用“纲”课后思“纲”,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切实做到“我的学生我做主,课堂紧盯考试纲”、题题有考点、节节出精点。本学期末,教研室会同教导处在全校开展一次按学科“研读考纲、吃透教材”的专业考试,成绩公示,计入考核,本学期全校上下要掀起一股“吃透教材,吃透考纲,提高效率”的研学风气,彻底改变以资料代替课本的做法和作风。
2.线下教研与课程社区线上教研相结合。每周开展一次以集体备课为主的备课组小研讨活动,两周开展一次有教研专题的学科部大教研活动,切实做到每一次教研会议,每个人都能带着问题而来,解决问题而去。同时各学科部、备课组将教研活动的过程与成果留痕在课程社区中的课程研发、教研活动、话题研讨、集体备课、观课评课、成果展示等板块中。各备课组将教研活动成果提炼成微课题研究(小专题研究)展示在“课题研究”板块,让课题研究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同时,还可以自主创新,开发能够体现本学科教研特色的板块,教研室两周出一期贺兰一中教研简讯,总结宣传好的做法,推广成功经验。各学科课程社区的各项数据和亮点、成果将成为考核学科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利用互联网+教育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1.利用“互联网+名师工作室”,助推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充分调动胡建民、谢冠华两个名师工作室的积极性,建议在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中遴选名师,成立如马秀梅特级教师工作室、王永红名师工作室等,学校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县、校名师工作室活动,为学校培养一批校级骨干和未来的名师,再打出一张贺兰一中“人才名片”。
2.落实“青蓝工程”,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帮扶及考核,做到指导实,考核实,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各学科部要在在课程社区中创设“青蓝风采”板块,以备课组为单位,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能”带新,导师从教学常规抓起,通过听评课等方式落实在对课堂教学的悉心指导上,教研室参照考核标准对青年教师进行自评+学校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对成长迅速、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及其导师进行表彰奖励,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工作未满三年、没有完成高三一轮的教师,开学前精选、精编、精改三份学科试卷,强化个人业务研修。
3.鼓励、指导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关注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热点,积极撰写论文、写真反思,写教学创新案例,制作微课,做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区、市各类教育科研成果评比和课堂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室组织学校骨干教师为对上学期论文进行评比,优质论文刊登《贺中教研》,并向《银川教育》推荐。本学期期末,每位教师上交一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论文、案例或反思。
4.加强对区、市、县骨干教师的考核。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讲任何代价面向学生热心辅导,面向同事重大局讲风格,合作第一,质量第一,共享第一,成绩第一。本学期所有的骨干教师人人上三节精品示范课,人人精编、改编三份模拟试卷或单元测试卷,时时处处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学术引领,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
5.总结提炼互联网+教研经验,形成一中特色,为贺兰县互联网+示范县建设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四、 各月工作安排
四月份:
1. 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召开教研会议,明确学期任务。
2. 发放各类表册。
3. 组织全体学科部、备考组长学习高效上课、教研功课工作方案。
4、各学科部、备课组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5. 收交上学年未上交教师论文,组织专家评选优质论文。
6.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
五月份:
1. 围绕“互联网+教育”,开展各类培训工作。
2. 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
3. 组织各科教师进行学生竞赛辅导
4. 各备课组制定小专题研究计划
5. 阶段性教学工作检查
6. 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
7. 开展备课组长教研功课工作交流
六月份:
1. 贺中教研征稿
2. 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
3. 市级课题阶段性成果督促、总结
4. 组织活动,促进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
七月份:
1. 整理、出版第34期贺中教研
2. 各类教学工作检查
3. 收集各学科部小专题研究总结
4. 全校教师“吃透教材”“吃透考纲”的专业考试。
5. 教研工作总结
特殊时期,时间紧,任务重,教研“功课”就是命令,贯彻落实就是责任,坚持“优质备课,高效上课,教研功课,每日督课”的总原则,上下齐心,各学科部、备课组砥力践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2020贺中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