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第一中学

教学教研教研成果

好文赏析:让创新进驻课堂,助力创新素养培养-以语文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5-07 15:19 栏目:教研成果 发布单位:贺兰县第一中学 点击量:4249 【公开】

——第一届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创新素养教育论坛主题论文征集活动二等奖

 

                              宁夏贺兰一中  张向荣

引言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教育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教育领域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此背景之下,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也已经成为国内社会及教育界的共识。本文着力于语文常规教学,探究如何在一日一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正文:

众所周知,社会越文明,科技越进步,祖国越强大,民族要振兴,对个体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诸如知识水平、技能特长、道德素养、文化涵养等的要求更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其中尤以创新素养为最,因为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进步,曾为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说过:“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亦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教育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呼吁我们,或者说要求我们这些长期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谨记在心,落实到一日一课中。 具体怎么施行?笔者将从语文课堂的现状、影响教师推变课堂的原因以及助力创新素养培养的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当下语文课堂的现状

观注当下的语文课堂,你会发现,虽然在课改的新风下,有那么一点点改变,但基本都是形式上的变化,思想上老师们还是固守陈规,读课文、解课文、赏课文,三步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虽然早在十年前,甚至更早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就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坚决杜绝教师一言堂,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也就是上级部门来检查,或者诸如比赛课、示范课,我们能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情景,可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依然是教师掌控、教师主讲,有时候个别学生插个嘴教师都觉浪费时间,视此学生为本尊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罪魁祸首。语文课如此,数学物理课堂更是如此,因为难,学生不会吗,学生不会,教师自然要多讲!可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课堂能培养出应对当下瞬息万变、承担起祖国未来的发展的国之栋梁吗?想必每一个但凡有点先见的老师都会斩钉截铁的回答:不行!

二、影响老师推变的原因

人言,穷则思变,变则通,为何教师明知道这样下去,教育出来的孩子未来发展是受限的,却不去改变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 部分教育部门整改力度不够。

近几年广见的课改,也就是一年一度进行一次比赛,比赛前下发课程新标准,学校继而再下发给老师,老师以此标准,打造一堂课,老师讲完也就完了,随后组织部门再挑出几节好课观摩观摩,仅此而已。

2. 部分教育主管思想滞后。

教师的思想落后则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固化自然形成不了创新性思维,依此推导,教师的思想落后自然可以归咎于教育主管,一个思想开放,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校长或者教育局局长必然带出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教师,有了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老师才会培养出主动寻变,乐于创新的学生。

3. 应试教育的毒瘤没有挖除净尽。

一直在抨击应试教育,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不管是学校对于教师,教育局对学校,教育厅对教育局的考核依然是成绩第一,在这样的形式下,一线的教师只能把抓成绩放第一位,而提高升级最有效,短时间能看到效果非多讲多练莫属,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思维如何提升,创新思维就甭提了。

4. 教师的发展受限。

当前教育,教师变的出奇忙,忙备课,忙讲课,忙批作业和批卷,以上都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我们无可辩驳,也不可推卸,但现在教师忙着填表,忙着准备各种检查需要的东西,更让一线教师苦恼的是一天忙着这个部门调查报告的填写,那个部门的知识宣传的考试,整天忙忙碌碌为别人做嫁衣裳,教学被挤,许多时候都是课前匆忙看一眼课本,就要跑向教室开始上课,反思教学,关注未来教育发展形势,读几本教育学著作竟然成为奢望。

三、夹缝中找生存,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几点浅见

1. 改变思想,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的个人思维发展空间。

中国现代地理科学和地质工作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的李四光先生,也是新中国成立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说:“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也要勇于改变思想,果断的摒弃旧的,不合时宜的,与时代发展相悖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果断的去创新,唯有创新的思想才能推动思想的进步,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造就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人才。例如当下语文课一定要把阅读、解析、赏鉴的任务还给学生,老师只是适时恰当地点拨、纠正、引导。笔者曾经在教必修一文言文《鸿门宴》的时候做过把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推进都教给学生来完成的尝试。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预习,第一课时让学生分小组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最后以学生投票形式选出最优方案,依次来推动课文的学习。第二课时以及第三课时,都是个别学生主导,其他同学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三节课下来,一篇文章的学习任务完成了,效果不比我曾经的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强调,一句一句的翻译差,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这次学生主动学的过程中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查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了能力,而这些都是未来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必备的要素。

2. 勇于创新,巧妙借助新型教学工具,努力打造新颖别致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享受变化带来的美和快乐中感受创新的魅力,从而爱上创新。

清代学者赵翼在他的《论诗》中说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其意思是诗文的写作总是随着时代盛衰治乱的气运而发展变化的,没有一天不趋向创新,作为老师,教学手段也要紧跟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曾经我们是一根粉笔,一本教参来教书,但是当下我们拥有海量的信息和层出不穷的新型教学工具,完全可以摒弃旧的,乘着时代的“和谐号”,借助文字的、图片的、语音的、视频的的信息,运用手机或者电脑采用白板、直播、微课、网络会议、在线课堂的形式打造多元多味的新型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在享受他人摒弃陈旧,勇于创新的成果中感受到创新的魅力,积极参与到变化和创新中来。例如在上必修二《荷塘月色》散文赏析时,在平常的文字阅读和文句赏析之外,笔者开课前要求学生去网上搜集音乐人凤凰传奇所唱的《荷塘月的》歌曲来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学形式的表达是不同的,在上到赏析文本的景物描写部分,笔者借助电脑又给学生出示了照片版荷塘和视频版荷塘,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荷塘的美,从而和作者笔下文字版的荷塘形成共识,感受作者文笔之妙。在讲通感手法,我又选取了微课大赛中获奖的微课放给学生听,学生在多种信息和多种方式冲击的教学下,充分享受到了教学创新所带来快乐,往后做事必定不会单一,固步自封。

3. 培养想象力,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为学生的思变和创新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曾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正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的郭沫若也说:“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众所周知,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好奇心,好奇心基本表现是善于想象和联想,乐于且善于联想和想象的人才能创造出新奇的事物和新奇的世界。语文的世界本身就是多彩的,再加上古今文学家的独特的描写和创造就更为瑰丽多彩,故教师在教授作家作品的时候多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想象力,大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就以大胆的夸张和想象为自古及今的读者描绘了一个奇幻的瑰丽的梦中之境,读之,真是沉醉不愿归去!因而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候,教师可以分为两步,一赏景,二感悟作者的想象之力,从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学习诗仙李白勇敢的在现实世界基础之上发挥想象之力去创造一个自己钟爱的,独属于自己的新世界。我们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寻找诗和远方,不是非要走出去,冬日,品一杯香茗,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大胆的去联想和想象,亦可以寻到美丽的桃花源。

4. 巧妙嫁接,尽最大努力丰富语文课堂形式,让语文课成为培养创新素养的沃土。

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囿于自己的小圈子,不敢探出一步,这是作茧自缚,最终是要消亡的。毋庸置疑,想要创新,离不开整合,只有整合到一定程度,才会突破,突破才会转变,转变才生出新思想、新事物,打开新局面。语文是个包容性很强的科目,常言文史不分家,其实政治、地理,甚至是物理化学生物也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的拓宽和挖深文本的内涵与外延,借助中各种媒介各种手段,着力给学生展现一个知识的大观园,让学生观则大观,或者说给孩子一片深邃的海洋,让孩子游则畅游,学生在其中尽情尽兴的吸收知识的养料,最大程度的开阔自己的视界,为突破创造做最大的准备。

结语:

歌德曾说:“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我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总之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立足、未来出色、未来举大力,就绝不能让他们固守陈规、满足于当前,一定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呼吁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的举措更不能停留在嘴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什洛莫·迈特尔;阿姆农·弗伦克尔;拉娜·德巴尔《创新的基石》

(2)沈之菲  《激活内在的潜能》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银川市贺兰县育才巷88号    联系电话:0951-8061573     联系邮箱:14303650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