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 ||||||
推荐省份 | ||||||
案例名称 | 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 | |||||
实施主体 | □ 省级 □ 地市级 区县级 R 校级 (在□内打√,√) | |||||
案例类别 | □制度与机制建设 □培训团队建设 □整校推进 □在线教学培训 □软件编程能力提升 R信息化教学创新 □校本应用考核 □资源建设 □ 其他: (在□内打√,√) | |||||
关键词 | 信息化 高效 课堂 | |||||
归属单位 | 同心县第六中学 | |||||
联系人 | 马小佳 | 手机 | 13895259182 | 邮箱 | 1484599938@qq.com | |
案例完成者信息(不超过8人) |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学科背景/职称 | 主要贡献 | |||
马小佳 | 同心县第六中学 | 英语一级教师 | 总负责人 | |||
黑小波 | 同心县第六中学 | 数学一级教师 | 具体负责人 | |||
杨璇 | 同心县石狮中学 | 数学一级教师 | 学科骨干成员 | |||
杨惠贤 | 同心县豫海中学 | 物理一级教师 | 学科骨干成员 | |||
实践时间 | 2023年5月 | |||||
二、案例描述与特点 | ||||||
问题与挑战 | 信息技术应用与现有的教学环境不匹配,教师缺乏专业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课堂上很少利用网络资源,缺乏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资源不丰富,对信息技术应用一知半解。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升2.0工程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资源开发应用欠缺。教师还停留在制作简单的课件基础上教学,不能满足于现状的课堂教学需求,对于2.0工程的提升,教师们感到迷茫、困惑。但为了适应于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不得在教学中去探索、研究和打磨。不断地把信息技术资源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去,结合新课标,打造高效课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 |||||
问题解决 思路 | 为了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中,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指导团队,按方案有序开展工作。 一、利用有效资源,攻坚克难。 1.召开校本研修动员大会,学校信息技术培训指导团队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全体教师线上学习的指导和跟踪工作,指导学习困难的老师提升信息化应用。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和组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新路,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力度,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2.强化备课。要求教师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有效教学的问题开展研究,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教学研究、探索实践、教学反思、尤其要加强集体备课,积极推行黑小波校长的“二次备课制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共同钻研教材,与文本对话,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全力打造有效乃至高效课堂。 二、立足课堂,提质增效。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规范要求,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联系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基础创设有效情境,科学安排新课导入、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巩固练习、活动组织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讲授、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的正确地位,走近学生,变师生单向教学互动为有效双向或多向教学互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灵活处理好双边关系,让课堂教学在有趣的师生对话、学生对话中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教学实践选用教具或多媒体,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高教学手段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达到“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方法我掌握”,“我参与,我快乐”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优化训练,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或课后训练设计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适时、适量、适度安排练习时间。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做到“六有六必”:有练必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作业批改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批改后做好统计归纳再进行细致讲评。提倡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难易不同的作业,给优生设置提升的坡度,使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切实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四、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策略。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细化过程管理,向过程管理要质量。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务处随时了解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坚持采用“诫勉、平等”的方式与教师进行“质量对话”。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随堂听课,交换出卷和阅卷、学科竞赛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以便发现典型、挖掘问题、调整改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
实践成效 | 1.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究微能力点的落实,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教研组明确任务后,以组为单位,集中智慧制定本学期的备课计划、确定课时主备人。 2.在教育局信息中心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校利用“希沃白板5”。将信息技术 2.0工程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希沃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希沃白板5”使用专题培训活动,在“希沃白板5”使用培训过程中,探究微能力点的应用。线下培训后又转入线上交流,在工作群探究微能力点的实现。 3.基于信息技术2.0的学习,开展微课评比、微课制作经验分享、“四课活动”课堂教学展示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中,鼓励教师撰写落实微能力点的教学设计并网上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不断探索信息时代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4.在县级指导团队的指导下,教师更清楚了解信息技术2.0项目微能力点的应用与操作,提升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向高效课堂迈进。 5.围绕2.0工程重点,线上的网络研修与线下的校本研修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学校全体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项目微能力点掌握更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100%都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 | |||||
案例创新点 | 1.集教师智慧,创新教学流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立足学生基础创设有效情境,科学安排新课导入、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巩固练习、活动组织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优生设置提升的坡度,使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切实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4.加强随堂听课,交换出卷和阅卷、学科竞赛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以便发现典型、挖掘问题、调整改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
案例相关 材料 | ||||||
视频讲解材料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