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教育云

贺兰县教育体育局

>网站首页>管理服务>内容详情

未来以来,浅谈“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22-06-06 17:51 投稿单位: 贺兰县立岗镇兰光小学 浏览量: 5671 【公开】

随着“互联网+”在年初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李克强总理口中说出来,“互联网+”概念着实火了一把,目前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 
  什么是“互联网+”呢?我们知道,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界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教育”势头,对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界的结合和应用做了如下粗浅研究。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互联网+教育=?”是现在的校校通、班班通吗?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进课堂吗?是把实体课堂教学录像放到互联网上让大家看吗?互联网时代,教师还能像从前那样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吗?教师职业还会永远是铁饭碗吗?如果你是学生,你还会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吗?你走在路上、乘车、游戏、看手机,是不是学习?你还会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才意味着学习好吗?你还会认为只有书本里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网上的那些看上去零散的信息与知识都是无意义的吗?答案是又不是。 
  “互联网+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就是知识的碎片与重构![1]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都会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未来,整个社会将被互联网连接为一个整体,一切事物或多或少都要经历一个从碎片化到重构的过程,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全部内涵吧。如果你不懂得将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有用的知识体系,你将会落后时代一大截!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教与学活动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未来的教育是线上、线下大融合,不存在互联网教育和非互联网教育之分,未来两者都是高度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质,拥抱互联时代,专注服务学生,只要做到这四点,教育的新时代一定会来临。 
  二、“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可能对教育产生深入骨髓的影响,会促进新教育生态的重建。 
  1.“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 
  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国外大学免费的优质讲座视频,可以看到界面简洁但是通俗易懂的可汗学院教学内容,我们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途径增多,获取成本大幅降低。 
  大势所趋,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是学习方法上的一种革命变革。 
  2.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2]。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所以未来的教师很可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上讲公开课的明星教师,一种是线下的辅导教师。 
  3.“互联网+”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   三、“互联网+教育”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教育很多优势,但不可否认如果过度使用和依赖互联网技术,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 
  1.教育的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相比,网络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在这种“虚拟学校”里,学生只需要一台连网的电脑,便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传统教育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与沟通,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有心灵火花的撞击,有由于相处而产生的师生情谊。教师可以给孩子德、艺、社会规范等多层面的熏陶感染。然而互联网教育可能会削弱教师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从而动摇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2.学习的碎片化让学习者专注度下降,学习深度下降。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 
  信息无法替代知识。在互联网上,信息可能已经代替了判断力。学生们学习检索,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复制网上信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却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下,知识碎片化,难以形成知识的完整体系。互联网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应对。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我们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总之,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变化,在互联网技术的东风下,“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它满足了层次教育的需求,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生机。面对机遇和挑战,让我们抓住时代脉搏,将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有效融合,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