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就是教科书加黑板再加粉笔,偶尔可以利用一些教学模型,教学手段相对单调,学生感觉十分枯燥,学习热情大打折扣,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兼具声、像、图、文的特点,通过其多种表现手法经过处理后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一些术语含义、规律,完成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识的过渡。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数学自身特点进行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互动的空间,让他们透过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了解课堂以外的世界,增强了主体意识,更容易理解知识、获取知识更轻松,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著提高。可见,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可实施教学模式。在此,笔者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都说“兴趣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一味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和灌输,无法给学生带来感官刺激,不利于学生热情的激发,他们就失去听课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不能很好地学习。如何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适时改变教学方式,主动尝试新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便可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使传统教学的不足得到了有效弥补,将图像、声音、视频、文字等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感官刺激,有效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得到较大的激发,他们也更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相关知识。这时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例如,笔者在教授小学二年级数学课《观察物体》时,先利用实物教学以及多媒体动画技术展示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形状,学生仔细观察,他们会发现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能正确找出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设置由简到难的四道冲关关卡,多媒体会根据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这样玩游戏加智力大比拼的课堂教学,不仅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动手参与的积极性,更加深学生对的空间概念的认识。充分达到了教学目的,突破了知识难点。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解决问题,最终使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不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利用出示实物、图片、传统模型等教学,教学手段太过简单,或者利用背“技巧”方式,让学生暂时学会解题,而掩盖数学的真谛,从而使得生活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较弱的小学生们无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传统教学展示转化为带有情景、动态模拟教学的模式,既能完整地展现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获得轻松的情感体验,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便于系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培养了他们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教授《正方体》获取相关规律,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以前无电子白板就采用传统演示模式,情况是这样:由于生活中正方体纸盒较少,让学生准备三个这样的纸盒有了一定难度,笔者还发现学生们用纸盒剪开的展开图伤痕累累,贴着胶布,因为纸盒都有一些重叠的地方,学生必须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有的还要把两个半面粘合起来,由于时间关系,操作仓促,学生们找规律极少,笔者就将展开图展示出来并让同学记住规律,未很好达到教学目标;后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情况如下:在多媒体中利用动态演示过程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节省教学时间,慢慢将学生带入对正方体展开图的思考中,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关于正方体展开与折叠过程的表象这种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为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很好的思维支撑,学生动手操作也很快,这帮助了学生轻松地找到并说出较多的规律。显而易见,信息技术创设动态情景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让传统教学望尘莫及。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在现实生活的使用频率高。而学生被传统教学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从而与现实完全隔离。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则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现实案例,帮助学生再现知识场景,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可通过课堂学习充分应用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笔者执教《旋转》这一节数学课中,学生们仅利用教材知识很难理解图形如何旋转,而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在多媒体上演示停车场的转杆转动过程,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学生豁然明了,更容易理解旋转的意义,为他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例如,笔者在教授《分一分》这节课中,学生们把学习到的分类方法如何运用到生活中来?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卧室物品摆放的情景,先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商讨,再动手通过电子笔在屏幕上移动物体,完成卧室整理情况,学生学习兴趣浓,探索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甚至给出独树一帜的见解,让笔者耳目一新。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教学资源,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传统课堂练习和复习课上,教师将每道题通过板书呈现出来,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遇到一题多解的问题时,还要将每个解题方法统统演示一遍;归纳知识点时,书写的文字也较多,教师的板书没写完,学生只能等,较为浪费时间,保障不了学习效率。而利用信息技术制成课件就可以代替书写将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节省了时间。随着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出现了大量的练习和测验软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练习和测验,从而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最终实现了教师个别辅导式教学。这样,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广大教师们的教学效率。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业务能力。”当下,教师应正确面对信息化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必须寻求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机会,学会怎样在教学中应用这些信息技术。笔者认为教师可熟悉以下主要计算机技能:一是信息的检索技术;二是基本软件的使用,有Powerpint、Word、Excel,其他会简单操作的软件Flash、Photoshop;三是表达展示技术,功能强大的集成演示工具的利用等。通过掌握以上技能,便可轻松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运用也会如鱼得水。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件的制作应紧紧围绕知识的目标,要适应本班学情
教师准备课件时,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以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出发点。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因此课件的应用力求以学为主,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研究教学教法,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在制作课件的教材内容编排、课时的长短等问题,具体分析、集中解决。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去充实自己,去完善教学方法,学习更多的技能,从而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完全代替整个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将信息技术当作帮助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有效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为形象、直观,但是,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展示课件的内容,一个字都不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一动不动,只看大屏幕和老师演示,就像看纪录片一样,既没有经过思考,也没有动手操作、练习,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没有良好地吸收知识,还使视力疲劳,甚至下降。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是无法完全替代课堂上教师教与学而单独进行下去的,它必须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才能真正提高课堂中数学教与学的质量,为学生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用它辅助数学教学效果要胜过以往单纯的传统教学手段。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既省时又高效,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有趣味、生活化。我们应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把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利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创高效数学课堂之路!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