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数字教材,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数字化呈现。比如同样一篇课文,以前的传统纸质教材,只能是在纸张上印刷文字和图片,改造成数字化教材之后,就可以既看到文字、图片,又可以有音频、视频的辅助,甚至还可以进行互动,有交互性体验,非常生动、形象,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活动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含多媒体教室、教具或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室、教学助手、数字教材、微视频、音频、生字动画、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带着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 )的葫芦
(2)、出示:( 可爱 )的葫芦 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二、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 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7、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效果评价】
课堂上始终洋溢着轻松活泼的气氛,老师和学生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带来的无限乐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孩子们思想也得到了启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共同享受的过程。当我们用这样的理念去调整我们的师生关系的时候,会发现,课堂的人际变得和谐,空气自由了,学生的心灵放松了,情感释放了,思维活跃了,想象放飞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构成了。
【总结反思】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教学方法手段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 信息化应用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利用数字教材资源中的生字动画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在我校语文教师中得到了普遍好评,所有语文老师都能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资源。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