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的转变:文艺复兴的催化剂——黑死病
【授课学生】
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了解黑死病对文艺复兴的影响。中世纪的欧洲受到宗教神权的束缚,人们的思想、文学艺术、国家权力都受到禁锢,在死亡面前,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变,成为了文艺复兴的催化剂。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黑死病对欧洲思想的冲击。
【教学过程】
导入:新冠疫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实际上人类历史就是被传染病贯穿的历史,比如:天花、西班牙大流感。
讲授新课:
一、黑死病之追根溯源:何为黑死病?
概念介绍:黑死病是一种鼠疫,主要以老鼠疫和跳蚤为传播媒介。黑死病”于1347年在西西里群岛爆发后,在6年内横扫欧洲,于1352年结束,在短短六年间导致2500万欧洲人死亡,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患者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极其痛苦,故称为“黑死病”。此后,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
感受瘟疫:哎!我的兄弟啊,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该从何谈起!我该去哪里!人人皆恐惧,处处放悲声!兄弟啊!我宁愿从未来过这个世界或者在瘟疫爆发之前便已死去。我们的后代如何会相信,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没有天雷地火,没有战争屠杀,但整个世界却一人不剩!……此种瘟疫谁曾听过?谁曾见过?哪本年鉴曾记录过?房子空空如也,城市横遭抛弃,农村无人问津,土地都盛不下那么多尸体。整个世界一片恐慌,人人倍感孤独。"
----彼特拉克写给兄弟阿维尼翁的信
体现了作者对瘟疫的恐惧和世界的绝望。
二、黑死病之社会冲击:黑死病的危害
材料一:关于黑死病究竟使多少欧洲人口丧生的估算莫衷一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伯恩斯等人写的《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认为,这次黑死病对欧洲的袭击使得欧洲人口在1300——1450年间减少了至少一半,甚至是减少了三分之二;塔奇曼估计“全欧洲人口死亡达到2000万,占总人口的1/3,严重地区达到2/3。
危害:人口危机
材料二:在温彻斯特主教庄园上,从1300年到1375年间,单位面积劳动投入下降22%,相伴随的是谷物产量下降37%,就英国全国水平而言,直到17世纪中叶,单位面积产量才赶超14世纪初的水平。
——刘景华、张道全《14——15世纪英国农民生活状况的初步探讨》
危害:经济萧条
三、黑死病之劫后重生: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三:(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更加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注: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罪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
——霍华德·马凯尔:《瘟疫的故事》
影响:教会权威受到了质疑,动摇了基督教的正统神学, 使其失去了在思想上的垄断地位。
材料四:意味着普遍死亡的黑死病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向今生,开始珍视生命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黑死病来势如此凶猛,死状如此恐怖,似乎人人难逃一 劫, 灵魂难以得救,上帝的愤怒使天国的大门紧闭。既然如此 ,何不将今生过得更完满 ? 许多人转而追求尘世的享乐。即使在瘟疫最肆虐之时, 一种人文精神已经在作家的作品中有所显露诗人彼特拉克在诗中说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 住在永恒中, 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 ,我 自己是凡人,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影响: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人文精神的觉醒。
【课堂小结】
黑死病使中世纪欧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这场中世纪的天灾人祸反而成了中世纪欧洲告别黑暗时代,开始缓慢转型的契机和机遇。
放眼古今,瘟疫都是恐怖的,但面对灾难,我们依旧要保持向往和善良,灾难无情,人间有情,黑暗过后终会迎来曙光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