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教育云

贺兰县教育体育局

>网站首页>课堂教学>内容详情

学习运用对话描写争吵场景的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7-01 11:26 投稿单位: 贺兰县第六小学 浏览量: 3772 【公开】

一、教学案例概述

(一)教学活动的背景与定位

此次案例中的课例是我执教过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这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编排在第六单元,这一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彩极了” 和“槽糕透了”》讲的是巴迪(课文中的“巴迪”是父母对巴迪的昵称)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给予了“精彩极了”和“精糕透 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他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从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给予的爱。课文以巴迪父母的两个极端的评价为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在执教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前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场景描写中可以运用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但是在课堂上没有进行过写作的实践训练,所以我在执教本课时把这堂课当做一节练习课来上,目的是想让学生们学习运用对话描写争吵的场景的方法。

(二)落实课程目标的思路

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研究教材和教参,发现本课所运用到的写作方法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最终决定选取课文第6-14自然段做为重点内容执教。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描写了巴迪父母因为对同一首诗的评价不同而发生争吵的场景,作家主要运用了人物的对话形式来描写这一场景。在对文本研读过程中我发现作家在写作时对人物的提示语的位置和人物对话的段落安排做了精心的安排,而且每一句提示语提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提示语提示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有的提示语则提示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音量和态度等。

综合以上发现,我在做教学设计时,通过设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这部分人物对话,在读中感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段落安排特点,提示语的位置以及提示语提示了什么(即提示语的作用)。在学生发现和总结出运用对话写好争吵场景的方法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情景小练笔:续写巴迪父母争吵的场景。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概述

本课中的教学目标: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做出不同评价的原因,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场面。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现作者如何运用人物对话描写争吵的场景,并用学到的方法再续写巴迪父母争吵的场景。

(四)学生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研读能力和写作基础,但是在细节描写上还略有欠缺,教师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次教学环境条件充足,在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课件,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应内容,并且还根据情景小练笔的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了续写单,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完成小练笔。

(五)教学设计理论和指导思想的描述

本次教学设计的理论是依据于教材的单元主题和教参的研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教参书中明确写道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准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二、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三、要注意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

本次课程的指导思想依据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的要求(部分):第三学段习作要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从阅读中学习一些习作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中学写,写中用读,读写结合”的方法。着重指导学生进行成篇习作的训练,进行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训练。

(六)教学进行创新探索的思考

在本次课程执教的过程中,我大胆创新,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结合略读提示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中的朗读很快就能对文本的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不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引导。于是我将目光放在了对文本自身的研究上,结合单元主题、课题以及课文内容,我找了这篇文章的亮点:那就是语言。这篇课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方法就是语言,这一点从课题中引用的人物语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及课文中大量的人物对话都能看出来。

通过进一步研读文本,我找到了课文中精彩的场景描写,那就是课文6-14自然段巴迪父母争吵的场景,于是设计出了这堂“读中学写,写中用读,读写结合”的课程。

在设计小练笔时,我大胆设计了“继续写巴迪父母争吵”的这一情景式教学法,使学生很快从文本的场景走进教师设计的情景,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与文本紧密结合,学生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更好的衔接进自己小练笔中。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确定

1.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做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2.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场面。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1.教学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教学活动安排

本课是略读课,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的应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和“~~~”两种符号,请你在画的时候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画父亲说的话。

其实这个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父母对巴迪的爱,明白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但是我没有直接作出这样的提问,而是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线画出父母的语言,并讲出这样画的理由这一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白“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尝试这种非直接提问方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

在设计小练笔环节时,我运用情景教学的策略,通过语言描述出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迅速进入与文本结合度高的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符合情景式学习的学习方式: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景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学习这些东西。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四)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或开发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从“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网站中下载了数字教材在课堂上使用,并且在课前运用希沃软件制作了精良的课件。在展示学生作品环节时,也使用了希沃的移动授课中的拍照上传功能,方便且快捷。

(五)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预习检测

1.课前预习词语检测。

2.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形近字区分:“誊”和“誉”、“励”和“厉”

二、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课题,发现课题中引号的用法:表示引用人物的语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题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细节,体会语言描写。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生: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3.浏览课文,选用不同的线画出人物语言,感悟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用上“——”和“~~~”两种符号,请你在画的时候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画父亲说的话。

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父亲与母亲对巴迪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

4.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再现故事情节6-14自然段)

5.感悟语言描写的表达方式。

师:我们再来看刚才父母的这些对话,作者在给我们写这些对话的时候,写这个对话场面的时候,也是匠心独运,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内容,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

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的作用。

讲解:“提示语”提示了人物说话时候的动作、神态、态度、语气等这样的细节。同学们再看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有发现吗?

引导发现提示语的位置。

师:提示语的位置有的放在中间,有的放在了后面,有的放在前面,有些特定场合提示语也不出现。同学们观察这里的提示语有放在前面的吗?

没有。(重点强调在争吵的场景中为了使人物对话更流畅,提示语一般不放在对话的前面。)

引导发现段落安排的特点。

每个人说的话就是一段,这样安排读者一看就能明白是谁说的话,读起来非常清晰。

四、小练笔

师: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为了说服父亲,母亲会不会把巴迪一个下午的表现说给父亲听呢?父亲呢?会不会把批评巴迪的真正用意说给母亲呢?两个人争吵的最后,是互不相容,还是会握手言和呢?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让我们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故事,想象父母继续争吵的场面,写的时候注意用上刚才发现的写法:

 1.每个人的话独立成段。

 2.提示语的位置符合争吵的情景。

 3.提示语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五、展评小练笔。

(六)教学评价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片段续写单(评价量表)

1.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1)

5.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      (1)

2.提示语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3

6.没有错别字。                   (1)

3.每个人的话独立成段。           3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

4.提示语的位置符合争吵的情景。   4

8.修改后全部达标奖励两分。      (+2)

得分(总分14+2分):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实施整体情况的概述

本次教学活动整体实施情况较好,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小练笔内容完成较好。

(二)教学片段选取

   1.教学片段一

师:请你用上“——”和“~~~”两种符号,请你在画的时候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画父亲说的话。

1:我用波浪线画母亲说的话,因为母亲鼓励的话语就像一汪清水荡漾在我心间,让我信心十足,我用横线画父亲说的话,父亲的批评让我非常紧张,始终不敢骄傲自满。

2:我用波浪线画父亲说的话,因为父亲批评的话语是一种警告的力量,在巴迪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荡,让他不会误入歧途,但是一个人如果经常被批评,没有被表扬的机会,那么他也有可能丧失信心,所以我用横线画母亲说的话。

通过学生的回答,其实他们已经明白了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师不必要再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深挖,留下宝贵的教学时间进行对文本的学习,以达到“读中学写,写中用读,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片段二

出示学生的写作,现场请学生点评。

学生的写作片段:

母亲生气地说我知造巴迪写的这道诗对你而言并不可够精彩,可你知道你这样说有多伤他的心吗?”

“他盼着你回来夸奖他分了一下午啊!问他最终盼来的是什么?是你的批讶不是夸奖!亲提高量对着父亲道。

“你只知道我这样做不对,可你知道我都是为了谁吗?都是为了他啊!”父亲解释道“一个孩子总是一味地夸奖他而不给予适当批评这样做会将他引入歧途”

“哦原来是这样。”亲恍然大悟“但你也要给他适当的鼓励呀!”

1:这位同学写得争吵的场面很精彩,但是通常写争吵的场面,为了让人物对话更流畅,提示语不放在前面,所以我想对他写的前四行进行合并修改,修改后是这样的:

“我知道巴迪写的这首诗对你而言并不够精彩,可你知道你这样说,他有多伤心吗?”母亲越说越激动,不由得提高音量,“他盼望着你回来夸奖他,整整盼了一下午,可最终盼来的却是你的批评!”

课堂的生成最能反应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这两位同学的一写和一改中再次检验了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互评,让其他同学又一次巩固了这堂课的重难点内容。

(三)教学设计思路的实施情况分析

本节课中关于“启发式”教学环节(三、初读课文的第3个环节)和“情景式”教学环节(小练笔的情景引入)的设计都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在引导学生观察提示语位置的时候,学生能够观察出来所选课文的片段提示语在前、在后或者不出现的情况,但是针对提示语为什么不能出现在人物语言的前面,学生回答起来有困难,这与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研读文本有一定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争取在课堂中让学生多练、多写,而不仅仅是把写作放在专门的作文课中。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提升起来。

四、教学反思评价

在执教完本课后,我发现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都能够用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这说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的同学在写作过程中一遇到无话可写的地方就开始写对话,而且反复写一些流水账式的语言,导致作文内容空泛、可读性差。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学生方面找到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爱读书,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量,所以写作文很困难。这样的情况要想解决,一方面是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提升讲课的精彩程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和阅读的热爱,另一方面就要做好家校沟通,发动家长的力量,时刻监督孩子去阅读。

我校最近引进的“喜马拉雅听书课”给了我很大灵感,其实不爱阅读的孩子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听书”开始喜爱上书,因为“看书”时一个人必须坐在一处聚精会神得看,大部分的孩子甚至成人都没有定力坐几个小时去看书,“听书”时,你可以走在路上或者做别的任何事情时都可以听,这只需要你有一部手机,再下载一个听书软件,你只要保证手机有流量,然后用蓝牙耳机链接你的手机,就可以畅听任何一本你喜欢的书籍,这真的是太方便了!

其实我们的教学创新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和校园内,更应该与时俱进,与我们的生活处处紧密相连,这样的教学才是不脱离实际的教学创新。


(原作者:左莹)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